第(3/3)页 因为这片竹林虽然也是湘妃竹,却和红湘妃竹不是一个品种。这种湘妃竹叫“缅湘妃竹”,俗称“草湘妃竹”。外观虽然与“红湘妃竹”相似,然而以牛尔前世做乐器的眼神,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区别。 这种草湘妃竹的斑纹不够灵动不说,光泽也偏暗沉。只要见过红湘妃竹,对这种草湘妃竹几乎一眼就能分辨出来。如果不是专业人士,比如水洛伊莎,就很可能会把这两种湘妃竹混为一谈。 牛尔在心里原谅了牛爸。 对牛爸非专业的审美能力,也是暗暗竖了一下大拇指。 从北到南,牛尔先是横穿这片竹林,见到以前立的那块71号国界线界碑后,初步判断了下现在的州界限后,才开始在竹林里四处查看。 草湘妃竹很少有人用,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。 高者如红湘妃竹,可以做乐器、扇骨、茶具和笔杆以及书房文玩等。新上市的这些用品也动辄数千元。要是来自明清时期的文玩,则可以拍到几十万元。 但草湘妃竹就完全没有了这个价值不说,即便村寨里建竹楼、做手工艺、扎篱笆也极少用到它,因它不成材。比草湘妃竹笔直顺滑,要粗有粗,要细有细的竹子品种,这一带随处就可以大量伐取。 所以牛尔在这片竹林里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地转悠了很久,也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人类痕迹,动物痕迹好像也没有。 失望之余,就是疲倦感的迅速袭来。 牛尔见到竹林里有几块大石头后,就顺脚走了过去坐在上面,随手掏出了香烟。 点着香烟深吸了一口,抬头看向四周的时候,发现身边一根足有杯口粗细的竹竿上,好像有很多字迹。 凑近一看,上面刻了好多个正字,还有一个正字只写了三笔,缺了两笔。 随后又在一根竹竿上,发现了一个“尔”字。 牛尔定定地看着这个“尔”字很久,一动没动。 手上的那支香烟直到烧痛了他的手指,他才想起来,然后就狠狠地吸了一口。 记住本站网址,,方便下次阅读,或且百度输入“ ”,就能进入本站 第(3/3)页